网上配资炒股
作家余华曾说,韩江并不是一个非常会写故事的人。
但是韩江的作品文学性很强,她擅长把细节写到尽头,很生动、很深入。
韩江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,作品就已经引起广泛讨论。
《素食者》作为观察女性生存困境的代表作品,在202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。
韩江也因此成为亚洲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。
这个故事通过英惠的丈夫、姐夫和姐姐3个人的视角,勾勒出父母、丈夫对她的持续压迫。
最后英慧精神崩溃,住进了疗养院。
在某种特定的背景下,成为自己,似乎带着某种原罪。
可是,人生本来就没有固定的答案。
为什么人要活在固定的标准之内呢?
人的觉醒,是一场浩大的修行。
愿我们也无惧世俗,在漫漫人生路上,走出不被定义的精彩。
01
一味付出,换不来对等的关系
英惠,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。
相亲对象郑先生却一眼就看中了她,因为她符合郑先生对一个妻子的常规想象。
婚后两个人的生活也平平无奇。
郑先生很庆幸,自己不必为了博取英惠的欢心而假装博学多才。
他也不必为了锻炼身体得到英惠的青睐,毕竟她也不在意。
郑先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,每天按时上下班。
英惠在家办公之余,总是把家中的卫生收拾得一尘不染。
她还会准时做好晚餐、早餐,有时候被工作和家庭琐事累到疲惫不堪,也只会默默消化。
郑先生则心安理得地享受英惠的照顾。
但是,这一切都被英惠的一场梦打断:
她梦见在一片幽暗的森林中看到挂着无数鲜血淋漓的肉。
逃出那片森林,英惠觉得内心恐惧,醒来后对食肉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心理。
丈夫一开始却对她的反常毫不在意,直到影响了他的生活——
妻子不再给他做早餐、不再给他烫衬衣……
妻子不再愿意当他的“工具”,他才开始正视此事。
上野千鹤子说:
“婚姻是女性幸福的归宿,可能是被社会构建出来的假象。”
婚姻中,一旦选错伴侣,将用半生的不悦去偿还。
而婚姻生活中,夫妻间不对等的付出,更会让一个人陷入无序的自我怀疑:
我只能做这些吗?
我做的这些到底够不够?
婚姻中没有价值的付出,绝对是压倒女性的草垛。
看似简单的事情,却也需要日复一日地付出。
不被看见,不被认可,甚至不被承认。
在不对等的关系中,付出一方的能量被慢慢吃掉,最终枯萎。
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服务的角色上,会让付出成为一座大山,终生难以逾越。
当付出的那个人不愿意继续的时候,将被所有人唾弃。
英惠如此,很多人也如此。
02
人生没有固定答案,所谓的标准都是人为设定的
郑先生忽然发现英惠不爱吃肉了。
她先是自己不吃肉,后来餐桌上也不再出现肉食,最后她把冰箱里的所有肉都扔了。
郑先生对英惠突然吃素,感到非常困惑与不满。
他不想听英惠的解释,在他看来因为一个梦就不再吃肉的决定过于荒诞。
为了改变英惠,他联合英惠的父母一起来说服她。
在家庭聚餐上,父亲为了让英惠吃肉,竟然当众打了她两个耳光。
母亲也劝说英惠:
“你现在不吃肉,他们就会吃掉你。”
在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的双重压迫下,英惠无路可走。
她选择了自 杀。
被救回来的英惠,终于不用吃肉了,但是也被众人远离。
所有人都觉得她有问题,犯了执拗的错,丈夫因此提出离婚。
其实,人,生而不同,人生并没有固定的答案。
所谓人要吃肉,不过是多数人的选择。
英惠不是不想活下去,只是不想像其他人一样活下去而已。
但人活世间,想要坚持自己的某个特异决定,谈何容易。
必须得像英惠一样,拉开弓弦时发出伤感、诡异或尖厉刺耳的声音。
瞧,谁在这样做,谁就是破坏了群体的平衡,引来群嘲和诋毁。
可谁又能保证,所谓的标准,不是一群人的偏见?
史铁生曾如是说:
“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败,而是没有经历过自己想要经历的一切。”
任何时候,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,才算是真的活。
03
觉醒,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
有句话这样说:
“觉醒就是不断地破相,对这个世界终极祛魅,打破幻想。”
只有觉醒,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。
《素食者》的最后,英惠想变成一棵树。
她躺在救护车上:
“安静地吸了一口气,紧盯着路边熊熊燃烧的树木,它们就像无数头站立起的野兽,散发着绿光。她的眼神幽暗而执着,像是在等待着回答,不,更像是在表达抗议。”
英惠内心的觉醒,与自然融为一体,坚决地、彻底地对抗世俗对她的审判。
她用自己不屈的精神,誓死抵抗,赢得了这场战争。
当生活中的潜规则对你进行攻击时,你将如何对抗?
这或许是作者韩江最想提出的问题。
看似平权的社会,背后有太多黑暗法则。
30岁不结婚,是错的;
40岁去读书,是错的;
生了孩子,不工作是错的;
在人类的生存困境中,女性多数站在被指责,被评判的一方。
多少女性,还在接受生活无边的重压。
而英惠的丈夫郑先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妻子受到任何影响。
离婚后的他依然回到生活的中心,被周围的人共情。
他们活着,却像从未活过一样,碌碌而为,茫茫无边。
瑞士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说:
“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。”
就像英惠,她为了对抗世俗,以一种近乎植物人的状态存在着,几乎失去了生命。
但从某种角度来说,英惠是值得敬佩的,她由内向外塑造出了一个新的自己。
英惠的故事不应仅仅是悲剧,更应成为我们审视自我、打破常规的动力。
写在最后
黑塞说:
“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,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,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。”
觉醒,是生而为人的修行,也是生而为人的福报。
生命的意义和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
其中一个答案就是:寻求真正的自由。
韩江在采访时说:“我想通过《素食者》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。”
自由地表达,自由地选择,很难,但是也很值得。
在此,也愿你我,都能在觉醒中执着生长网上配资炒股,终有一日馥郁传香。